纽约书评:争鸣五十年
The 50 Year Argument
可播放- 又名: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: A 50 Year Argument
- 主演: W.H. 奥登 以赛亚·伯林 史蒂芬·杰伊·古尔德 伊丽莎白·哈德威克
- 导演: 马丁·斯科塞斯 大卫·特德斯基
- 类型:纪录片
- 地区:美国
- 年份:2014
- 语言:英语
介绍:欢迎在线观看由 W.H. 奥登 以赛亚·伯林 史蒂芬·杰伊·古尔德 伊丽莎白·哈德威克 等主演的纪录片片《纽约书评:争鸣五十年》, 别名: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: A 50 Year Argument, 影视集合第一时间为你提供《纽约书评:争鸣五十年》,如果你喜欢《纽约书评:争鸣五十年》请把它分享给的朋友,有您们的支持我们会做的更好。祝你观片愉快! 剧情简介: A documentary on the history and influence of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. 看最新电影上影视集合影院(www.ysjihes.cc)
- 播放列表
- 内容介绍
- 网友热评
- 云播TP
云播TP线路支持手机、电脑在线观看,无需安装插件
资源下载
抱歉!【影视集合】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下载资源,请您继续关注!
猜你喜欢
-
受审视的生活:哲学就在街头巷尾
Anthony K. Lewis 彼得·辛格 康奈尔·韦斯特
纪录片
2008/加拿大
8.2
-
公众演讲
弗兰·勒博维茨 詹姆斯·鲍德温 威廉·F·巴克利
纪录片
2010/美国
8.7
-
讣闻
Bruce Weber William McDonald Margalit Fox
纪录片
2016/美国
8.0
-
书缘:纽约公共图书馆
塔-内西·科茨 埃尔维斯·考斯特罗 理查德·道金斯
纪录片
2017/美国
7.6
-
革命是可以被原谅的
纪录片
2013/阿尔及利亚 法国
-
应许之地
纪录片
1974/波兰 法国
7.2
-
关于苏珊·桑塔格
苏珊·桑塔格
纪录片
2014/美国
8.2
-
社会学是种武术
Pierre Bourdieu
纪录片
2001/法国
9.0
-
道金斯论战伦诺克斯:科学埋葬了宗教吗?
理查德·道金斯 John Lennox Larry Taunton
纪录片
2009/英国
-
PBS 前线: 谁来为我们养老?
纪录片
2013/美国
-
749局
王俊凯 苗苗 郑恺
动作 科幻
2024/中国大陆
3.2
-
角斗士2
保罗·麦斯卡 佩德罗·帕斯卡 康妮·尼尔森
剧情 动作
2024/英国 美国
6.6
在人类历史长河中,总该有一些是值得坚持的东西。虽然光那一个个名字就已经亮瞎,但价值更大的是「**」 。感谢有人把它变为影像记录。对贵文学界了解有限,最亲切的是乔姆斯基,祖师爷最近还在犀利输出,期待以后有人来给他拍一个 the 100 year arguement
“Magazines don't change the world,but they shape a certain kind of climate of ideas.”
Magazines don't change the world, but they shape certain kind of climate of ideas.
能看到书里的人活过来说话,感觉真是很奇妙。鲍德温意外地可爱,baby, you are the Niggro.
最早知道NYRB还是因为他们出的那套平装书,打捞出不少经典。这片子别的也不用提了,看那么多大牌挨个儿出场早就泪眼汪汪(其实托宾戏份很多啊)~ 最感慨还是这么多人找到共鸣的瞬间。还有主编说只要我们付的起printer,我们就能出版任何想出版的东西,谁也拦不了我们。这精气神。
大牛时评回顾串烧。詹姆斯•鲍德温谈**一词,苏珊•桑塔格谈摄影之用,诺曼•梅勒遭女权抨击以及罗伯特•洛威尔自白至路终。主编罗伯特•西尔维斯,高出镜率。
看這部電影會發現自己有多無知,裡面的大作家認識多少個?都是左翼文人愛談的。一個雜誌見證著社會的變遷,成為論政、文化藝術的**,由女權主義到近代的抗爭,捷克的布拉格之春,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等等。影片是有世界觀的。
Hkiff#39 04:《書中方一頁,世上五十年》。《紐約書評》作為自由主義的西方知識分子雜誌,評書即針貶時弊。頂住麥克錫時代,支持蘇珊桑塔格的女權力量。文人的筆桿扣下時代的尾巴。『文學即知識之光,像陽光,照射自己不喜歡的事物,誰願在躲黑暗中。』
#HKIFF# 马丁·斯科塞斯和剪辑师David Tedeschi合拍的纪录片。颇多关于如何报道社会**及议题(华尔街、越南、捷克etc.)的段落,但精彩的还是很多作家出镜(托宾、奥登、桑塔格、梅勒、迪迪安、佐伊·海勒等)的段落,最后还巧妙插入了一段特吕弗的《华氏451度》。
可能需要对近代50年的美国历史尤其纽约历史有大约了解,才能跟上片子的节奏,因为里面节选的关键**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的,而是一种以作者、学者的出场顺序一一介绍他们与《NYR》的关系。所有的人都言辞犀利,大师级的写作啊。。格尔维达和诺曼梅勒当年在电视上吵架看到呆掉+_+